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是怎样的?从P2P刚起步到火热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人们也是从一开始对于P2P置之不理到现在求贤若渴。现在稍微有点意识的人都会进行理财,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那么P2P发展了那么久,以后将会如何发展呢?北京地区的P2P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1、P2P发展现状
2007年,P2P自国外传入国内,作为一个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中国生根发芽。其中,P2P主要发展集中在中国东部。本文基于北京地。在2014年爆出的P2P倒闭潮丑闻以及政策冲击下,成交量并没有大幅萎缩,只是降低了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开始下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且无法负担过高的融资成本,高收益诱骗丑闻频出,使得投资者投资理性回归。
2、北京地区现状分析
每一个时代的浪潮都伴随着危机。随着P2P蛋糕的增大,监管空白让不法平台有了可乘之机。北京地区2014-2015年年初运营平台数量稳步增长,2015年将突破200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平台也在悄然增加。这为正在壮大的P2P行业敲响了警钟,也给投资者发放了黄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渐渐被人们认识,P2P网络借贷正逐步缓解资金市场的不均衡。截至2015年2月,北京地区的借款人数由2014年3月几千人上升到近6万人。在传统金融模式下,资金市场上的需求大于供给。P2P恰好弥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的不足,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
由此可见,人们对P2P总体看好,长期银行“垄断”资金的局面即将打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长期的金融抑制引来了新的发展,P2P正乘这股浪潮迅猛而来。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由于国内征信机制的不足、监管空白所带来的问题。
3、总体分析
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此时,P2P恰好可以弥补这一资金链的空缺,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P2P行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民间借贷的一种转型,打破了熟人借贷、地域限制等约束,以信息更公开、透明度更高的姿态出现。它可以减少一定程度的民间借贷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道德选择。同时在借贷的基础上,P2P发展出更多的投资形态。
4、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2P其实是惠普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跨地域资金流动,旨在帮助一些无法通过银行或线下贷款渠道获得借款的个人、企业、项目通过互联网渠道募集资金,以维持或推动项目的正常运作,解决个人、企业的资金紧缺困难。在经济低迷时期,其本身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目前P2P行业以小贷、担保、典当、融资租赁、产业链金融等民营金融居多,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平台将出现重组并购的现象。在现行经济下,“高利息”吸引客户的商业模式成本逐渐增高,且大部分平台基本完成原始客户的积累,这将使得平台收益逐渐回归“理智水平”。据数据显示,2015年3月,我国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5.02%,环比上月下降了44个基点。但投资人数是去年同期的4.15倍。
经过2014年倒闭潮的洗礼,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对投资平台的选择将更加严格,风控能力强,资信声誉好的领跑平台将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军。而集团式的作业成为过去式,行业细分将成为趋势。
2015年是P2P行业加速洗牌的一年,部分平台已完成几轮融资,准备向A股上市进发。电商巨头基于大数据的布局基本完成,准备进军P2P行业。“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概念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向小微企业,再到个人,这都将涉及资金需求与流动,传统金融的劣势逐渐凸显。P2P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必将加速行业内部洗牌,淘汰劣质平台,优质平台登上历史舞台,紧跟时代的步伐。此外,监管细则即将落地,这将对P2P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2P行业将形成“内部+外部”的洗牌模式,促进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5、结论及对策建议
P2P应当是金融服务平台,不同于商业银行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权利,也不具备构造资金池的条件,其应是作为中介存在,匹配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的信息,其发挥的是桥梁作用,削弱现实中资金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但行业中出现的“高收益、保本”等保证,使得原本的中介平台性质变质。这也是造成行业乱象的原因之一。因此,监管法律、法则的出台,显得尤为紧迫。此外,除去必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软件方面也应得到宣传、推广。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是怎样的的相关信息。要知道在多重因素的干扰下,P2P行业将度过一段艰难的转型期,其爆炸式增速将放缓。预期未来,监管细则颁布及内部竞争将使优质平台并购中小平台诞生出少数行业巨头,其平台显示出产品的多样化,大部分平台将深耕细分行业,行业最终向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