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从DC到单反:
说起自己用过的相机,在接触单反前的两个卡片机,都是pentax家的,一台是当年世界上最小的400万像素数码相机optio s4,一台是现在看来感光元件也不小的optio a30.
Optio S4(图片来源于网络)
Optio A30(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到了07年的时候,在腐国读完硕士,有段时间不想回国也没正儿八经找工作,一直在打零工,每次攒够400镑就到欧洲玩一小圈,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Gap Year去野,实际上就是心理不成熟拒绝长大。那个时候开始觉得应该多拍点照片记录下幸福生活,将来老了可以忆苦思甜。当时的想法其实简单,一台画质说的过去的,不要太重可以经常带的,适合懒菇晾用不要修图可以支出的相机就可以了。选了一圈,最后在ebay上拍了Olympus E520的套机,DHL到腐国比在腐国当地买还便宜不少,并且由于套头光圈和体积的原因,后来又配上了zuiko 25/2.8这枚饼干头,以及在ebay上拍的几个OM口手动头转接玩。
E-520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E-520+25饼干(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回国以后又陆续卖掉1442套头,入了O家口碑非常好的12-60/f2.8-4
(国行)和FL36R闪灯(二手港货)。
对于这套系统来说,相对别家单反体积小,1260是swd马达对焦快,在O家焦段*2后,等效24mm-120mm。外加o家有引以为豪的自动除尘系统不需担心入尘的问题,外加o家还是live view和机身防抖的先驱者(虽然LV非常耗电)。但是作为小底系统,HG的镜头光圈最大也只到2.8,加上底小的限制,在暗光下确实有点痛苦。
Part 2 说说机身:
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对相机的主要要求就是便携,平常就放在包里。画质ok,主要拍拍平时路过好玩的好看的,最重要是好吃的东西。在腐国的时候空气好,哪怕狗头出片都又锐又通透,随便拍拍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色彩,反而回来以后,大家懂的。所以作为吃货,我更喜欢拍拍美食,摆盘好看,色彩丰富。所以我想要更小巧点的相机,要大光圈,要对焦快,当然还有直出也要入的了眼。当然还有一条,1260那枚镜太合我心意,就算换了微单系统,我也是舍不得出的,必须考虑转接的事儿;以及如果是M4/3系统,那FL36R也可以不用退役了。
于是我买了一台美版松下GF2+1442套机,以及美版的20/1.7饼干,结果立刻后悔了。虽然GF2的机身扎实又复古,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忍受,一是松下白平衡总是给人一种偏冷偏青的感觉(连LX3也是这个调调),相比以鲜艳出名的O家实在反差太大;二是这货居然没有RC不能无线引闪!!!
于是在一群败家器材党的怂恿下,出了GF2,回到O家怀抱直奔EPL3(这次买的二手)。说到转让GF2的事情,必须提一下松下的机器,美版只有英文,日版只有日文,虽然后期可以刷机,但也是转手一大障碍,反观O家,无论是哪个版本,全系多语种(现在日淘EPL3、EPL5、EP5神码的都好便宜好方便)。
EPL3转接1260. EPL3于前代机器最大的进步之一便是对焦速度,嗖嗖的。并且有一个差不多90度的翻转屏也算卖点。不过EPL3没有手柄,握感有点差,于是自己加了一个第三方手柄。另外这台机器的高感,也就是到800左右差不多了,再上实在有点惨。说到心心念的转接,作为SWD驱动的1260,到现在O家的机身都还没把它彻底解放,反而转接4/3系统的1454二代会快点。而不管怎么转接,速度都比现在M4/3原生镜头速度差好多。
今年年初的时候o家发布了E-PL5机身,相比前代,使用了sony提供的芯片(同EM5),提高了高干表现,同时升级了翻转屏到170度(别看差10度到180,就这10度让人自拍的时候非常不爽),增加了一些数码滤镜(其中画框这项可以算伪峰值对焦),还增加了手柄和一些如自定义功能映射到模式转盘的贴心小功能。这时候正好一个同事说想买台二手微单给老爸玩,于是我俩一拍即合,我买了套EPL5套机,把套头拆下来配给EPL3卖给他。于是我又升级了。
说起o家的其他几部,e-m5虽然复古但是体积稍大了点,那个没有塞五棱镜还要做出来的军舰让人不能理解,外加还有翻转屏爆螺丝的bug。EP5是令人心水的好机器,尤其是那个wifi功能太让人口水了,但是实在又点贵嘛。据说下个月O会出一台兼任4/3系统E-5后续机型和m4/3系统em5后续机型的em1,而且信誓旦旦解放4/3系统镜头,拭目以待。
Part 3 说说镜头:
自从进m4/3系统以来,体验了o、p两家不少镜头。当然我也不是败家器材党,基本都是在论坛收二手镜头体验一下,如果合意就留下,如果不是心头好就转让,前后一般不会损失一两百,甚至有的时候还稍稍增值。
先列个单子吧,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E520+1260+FL36R |
OM50/1.8,Miranda 35-70,Hanmex 28/2.8 |
1442(已出),25/2.8(已出), |
EPL5+25/1.4+17/1.8+1250+vf2 |
GF2(已出),EPL3(已出) |
松下1442(已出),1442IIR(已出),20/1.7(已出),1250(已出),45/1.8(已出),12/2.0(已出) |
套机的松下、奥巴1442镜头就不说了。m4/3系统要达到所谓的平衡,其优势还是强大的镜头群,尤其是全开可用的大光圈定焦头。
Panasonic 20/1.7这枚大家都说是松下神饼,二手价格大概在1700左右,体积小,光圈大,分辨率也不错,唯一的缺憾就是对焦慢。这个对焦慢,尤其体现在奥巴机身上,用起来那是个一抽一抽的。目前一代神饼已经停产,升级到二代神饼,据说新品2600多,但是对焦速度没有太大改变。当然如果想配成性价比高的口袋机,除了松下14/2.5(这枚我只试用过朋友的,体积小,对焦快,但是光圈差一点),一代20饼值得入手。【小编按:奥林巴斯的17/2.8小饼干虽然也是一个选择,但是画质比较一般。不推荐选择。】
Panasonic Leica 25/1.4是一枚松徕镜(当然也有人叫它假莱卡。。。好吧其实我是来卖阿楞的),对很多人来说是m4/3系统必入神器,因为它光圈大(f1.4)发色好。昨天看到发现频道日淘只要2600,和二手差不多价格。相比20来说,更是暗夜神镜,当然它体积也稍大了点,而且嘛。。。跟DG45那枚一样,橡胶对焦环使他们成为不折不扣的。。。吸!尘!!器!!!
Olympus 45/1.8这枚镜头我买过两次,最后都出了。这枚镜头很有特点,可以用一个“轻”字形容–体积轻巧、对焦轻快、发色轻盈。如果家里有汪星人、喵星人、有宝宝、有女王,这枚“家庭人像镜“简直是不二选择,价格也很便宜,中古大概1800左右。至于为什么买了两次又卖掉,因为实在这枚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50mm,对我日常拍摄的题材来说,实在出勤率不高,所以虽然喜欢,但是最后还是出手了。
Olympus 12/2这枚定焦广角也是o家神器之一,不明金属材质,机械手动对焦,做工成像都属一流,还有很骚很骚的方形罩子(o家一贯尿性,需要另购)。等效24mm,非常不错的广角镜。虽然1250那枚狗头也能到12段,但是画质差了太多。这枚连罩子3800购入,3900转手,主要原因是广角镜不太好驾驭,并且出勤率不够高。
当年这算是o家3公主了。中间的45是第二次购入的。
先后两次购入的Olympus 12-50/f3.5-6.3这枚镜头曾经作为EPL3和em5的套头发布,3防,内对焦,微距功能,可以电动对焦,现在中古的价格大约和他的焦段一样,1250块。可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画质狗,光圈小,微距的时候直接变身43mm/f6.0。最初就是因为这样嫌弃它,转手了。不过后来本着生命在于折腾的原则,由于12的出勤率不够,也因为偶尔出去旅游还是希望有个方便的变焦带着,又收了一枚。好在人家便宜,资金占用不多,在家上了脚架也可以代替微距耍耍,就这样吧。
Olympus 17/1.8这枚现在和25/1.4一样是我的挂机头,即便有了它,还是舍不得卖掉dg25,可能因为我更习惯等效50的视角吧。不过这枚不错的,和12/2差不多构造,经典的35mm视角,机械手动对焦,更加适合随身出行。
P家神器Panasonic 12-35/2.8一枚,太贵了,买不起。不过我朋友买到这枚的时候,直接寄给我耍了耍。当时傍晚拿到,在小区随便对着我爹掐了一张,OMG,居然如此至锐!而且对焦速度也非常快。立马就心水了,舍不得还给人家了,一心盘算着是不是把器材调整一下也买一个。挂机挂了一周以后,换回自己的17,立刻淡定了。虽然是神器,但是太大,太重,违背了我便携的原则,拔草。。。
取景器Panasonic VF-2,也提一下吧,刷新率视野率都不错,顺便现在莱卡的取景器也是o家代工的,可以通用。但这货属于一个字贱,两个字纠结的,就是有它的时候不想带,没它的时候又想要。确实大太阳下面,或者耍个转接手动头的时候,没它不行,可是带着吧,你说好好的吐出来一块多占地方。结果最后我不纠结了,因为不小心摔了一下,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目镜裂了,这下好,只能自己留着了。
Part 4 最后:
当然你可以嘲笑我从来都是用的小底系统,不过这套系统完全符合我的需要,在体积、画质和对焦速度间(当然还有价格)达到了一种我能接受的平衡。
彩蛋:
刚翻到一好玩的。当年还在腐国的时候在ebay花3镑钱包邮拍到的一枚OM口手动镜头,三线厂商出品,到手的时候光圈环有点涩,我就手贱打开来研究了一下,结果装回去的时候里头的小弹珠遗失了,变成了恒定光圈。。。后来做part time的时候和一个学工的PHD说起这事,他说你拿来我帮你做个外置手动光圈。。。于是。。。于是这货就变身成这样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