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整体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讲是充满不确定性且比较艰巨的一年。这一年线下财富公司爆雷殃及P2P网贷平台;多地暂停投资类、互联网金融类企业登记注册;新三板暂停类金融企业的挂牌;首付贷落幕,校园贷饱受争议,加之借款限额让资产端开发更显局限性。那么2017年的P2P网贷行业发展前景将会如何?
2017年P2P网贷行业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六大趋势:
一.监管紧箍咒不放松,合规发展既是主基调又将成为先发优势。
2016年重磅监管文件陆续出台,尤其是8.24《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更是确立了P2P网贷的合法地位。但同时监管文件中例如借款限额、银行存管、备案制等等要求对于平台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对大额业务进行合规调整;如何消化存量资金;如何找到合适且有意愿的银行存管合作方等都将是未来平台亟须解决的难题。
目前,平台与银行存管合作进展较慢,截至12月16日,仅有3.12%的P2P网贷平台完成并上线银行直接存管,并且这些已完成上线的仍需符合未来最终出台的资金存管工作指引的要求。
二.距离寡头垄断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今年以来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8195.46亿元,是2015年同期累计成交量的2.14倍。
虽然行业整体体量仍在增大,但自2016年4月开展专项整治以来,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连续下降,新增平台数11月更是跌至个位数,行业给予的新进空间有限。此外,2016年截至11月末,停业及问题平台中,跑路有389家,提现困难有150家,经侦介入有5家,停业达1075家,转型有26家。今年影响较大的问题平台事件主要是e速贷、国诚金融、京金联等。
预计未来一年,良性退出(包括停业及转型)将是平台主要退出方式,早期野蛮发展导致的问题平台数量持续减少,良币将逐步驱逐劣币。截至2016年11月末,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前100的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
三.大额业务处置,小微业务崛起,平台竞争白热化。
2016年我们看到了一些业务的沉浮。首付贷随着房价的速涨而落幕,校园贷笼罩在大学生“跳楼”、“裸条”的负面舆情中;而消费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了年度最热业务。
由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的要求进一步限制了P2P网贷平台的资产端开发。大额业务亟待处置,符合监管要求的小微业务崛起。
对于大额业务,平台可以通过降低借款上限以符合要求,联合放贷模式也是种可行的方法之一。同时,有些平台也尝试通过获得私募牌照的方式将大额业务转至线下,通过对投资人进行分层,成立有限合伙或有限公司来承接大额资产进行有效过渡。
四.横向扩充投资品类,财富管理线上化,牌照成关键。
一站式理财概念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讲并不新鲜,但由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禁止P2P网贷平台“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所以不能以P2P网贷平台本身作为一站式理财超市,但是可以通过注册一家母公司,在获得相关牌照下将其他金融业务放在子公司中,与P2P网贷子公司并行,将P2P网贷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中进行展示和销售。所以在未来仍将有许多平台积极横向扩充投资品类,P2P网贷平台与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边界会愈加模糊。并且与简单做理财产品代销渠道有所不同,将有平台通过对投资组合、自动智能算法上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对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从一站式理财超市升级为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五.纵向深化资产端开发,传统实体企业布局产业+互联网金融。
相比于大平台可以进行横向投资品类拓展,加大与外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所的合作,中小平台在横向发展上并无优势,也缺乏足够的资本投入。未来,深耕细分领域,纵向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端开发或许是这些P2P网贷平台比较好的出路。
此外,产业+互联网金融结合已经成为传统实体企业寻求突破的主要形式之一。许多传统实体企业出于整合自身供应链、谋求业务创新、增强盈利能力等考虑,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或P2P网贷平台来构建完善的产业链金融生态体系。
六.数据驱动未来,征信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
除了上述的政策监管环境、行业发展规模及产品业务调整预期外,预计未来一年的焦点还将集中在金融科技的创新上。未来能够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用户挖掘、场景挖掘或者产品开发的平台才能获得更多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