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起源于1960年的北美,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
以前的美国人骑着自己原始的摩托车在风雪交加且泥泞湿滑的路上正摔得鼻青脸肿之时,干什么都异想天开的老美在抱怨糟糕的天气以及路况的同时,他们竟然奇思妙想的希望能够拥有那样一台机器:它要轻便、要小巧,要能够在恶劣的天气、恶劣的路况下行驶自如。于是,一种能够在雪地上行驶的小型单引擎、越野型摩托车诞生了,而这也是最早的全地形车雏形。
1970年,全世界最会造摩托车的本田Honda工业率先推出了一款原名US90、后改名为ATC90的三轮式全地形车,它搭载了一台驱动力为7马力的89cc四冲程单缸发动机,而这也正式开启了属于全地形车的时代。
在全地形车出现之后的十几年内,这种文化基本属于三轮式时代,而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厂家也无非是日本那四个最会造摩托车的厂家(本田、铃木、雅马哈、川崎)。直至1982年,铃木工业终于在三轮的玩法上进化出了一款名为QuadRunner LT125的四轮式全地形车,而此时,全地形文化也终于不仅限于三轮式结构。自从开启全地形车四轮时代后,异想天开的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开始尝试将最早的四轮驱动技术运用在全地形车上,这本是一件非常疯狂的事情,但不服输的美国人惊讶的发现,四轮驱动不但没有破坏动力协调性,反而让它更加强悍,且在各种地形更加畅行自如,于是全地形车也终于变得名副其实起来,同时,四轮驱动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
所谓全地形车,其英文全称为All Terrain 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为我们熟知的ATV。在国内,很多人喜欢将全地形车称作“沙滩车”,因其长相酷似摩托车,结构原理与摩托车相似,也有人称其为“沙滩摩托”又或“四轮摩托车”。而相对正解一点的理解应该为:ATV是一种“把式”四轮全地形车,并且,在ATV文化愈加浓厚之时,以这种“把式”四轮全地形车为基础的衍生车型随之而来。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种衍生车型可能就要属“UTV”了,UTV全称Utility Terrain Vehicle(实用型全地形交通工具),相比ATV,UTV拥有着更加实用的设计。除了使用方向盘操控外,UTV还安装有防滚架、安全带等防护措施,至于ATV为什么没有,或许是因为车型构造原因吧。
而在用途上,很难有人说清全地形的用途到底是什么,有的人说这就是个小巧便捷的工具车,有的人说全地形是为了比赛孕育而生的。这些说法都对,因为全地形车真的是太全能了。无论是ATV还是UTV它们都是越野赛以及各类汽车无法触及之地的娇子,这点毋庸置疑,而在比赛之余,ATV与UTV在各类巡查、农场用车方面也存在着难以取代的地位。同样在美国,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开车肯定是进不去的,但是全地形没问题,又或者美国人动不动就喜欢去山里打个猎、农场里拉个草,UTV所具备的相对载货能力同样是拥有着无法代替的地位。
因为实用性的需求,全地形车市场大幅扩张,而这股风潮也渐渐的由北美、欧洲、大洋洲一直蔓延至全球。从1988年,美国政府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的担忧,到ATV厂家同意停止销售3轮全地形车,再到全地形车行业安全法则的出现,这一领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我们都非常欣喜的看到全地形车越来越强的适应能力,从起初的越野比赛、到私人需求、再到政府需求,全地形车的作用正渐渐多样起来。
由于全地形车的非凡性能,已经根据用途发展出几个显著的分类:
娱乐全地形车:在沙滩、草原常见的低排量乘用工具。
农夫车:越野性能较好,载重量较大的劳动工具,用于农场、果园等作业。冬天在北美和欧洲北部地区人们可以使用实用型的全地形车用作铲雪工具。
雪地车:一种特殊的全地形车,针对雪地环境增加了雪犁、改装了轮胎结构。
军用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按照行走方式分类,全地形车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全地形车的军用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军队所认识,其发展方兴未艾,不仅家族庞大,而且型号繁多、造型新颖。如今,全地形车更出现了一种小型化的趋势,服务于特种部队。美国在几场局部战争中就投入了“运动员”700MV全地形车,受到美官兵极大的好评。
中国现行的行业标准,将全地形车分为三大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多功能全地形车(UV)、娱乐用场地车(Go-kart)。
国产ATV全地形车那个牌子的比较好?目前国产主要有春风、环松等几大品牌,这些企业都是以出口订单为主的,发动机方面动力比进口品牌不足。国内消费主要用于景点出租等业务,如果是自己买来玩还是建议选购进口品牌。